张虎,张伶俐,陈博远,李国荣,廖昔虬,纪凤龙
( 广州秀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1495)
聚脲是基于聚氨酯双组分涂料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涂料,具有可喷涂、快速固化、强度高、延展性好、防水、耐磨等特点。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对环境温度、湿度有很强的容忍度,已在防水、防腐、地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聚脲的反应速度非常快,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所以对基材的浸润时间短,附着力差,导致涂层与基材之间容易剥离脱落[3-4]。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优异的底漆以抵抗混凝土的弱碱性,并封闭基材表面,避免聚脲涂层出现附着力失效、鼓泡、针孔等不良漆膜现象; 同时起搭桥过渡作用,提高聚脲涂层与混凝土基材的粘结强度,增加层间附着力,进而提高耐剥离性能。
本研究主要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采用蓖麻油、硅烷等单体物理改性,添加适量助溶剂制成高固含量的环氧聚脲底漆,用高活性环氧固化剂固化,既可薄涂又可制成砂浆漆找平用,其中除水蓖麻油在固化过程中与基材、聚脲形成桥接网络,使底漆、基材、聚脲3 者之间拥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剥离性能。
1 试验
1. 1 主要原料
实验主要原材料见表1。
原材料
注: E20( 75%) 、E44( 100%) 、E51( 100%) 中括号里数字表示固含量,下同。
1. 2 底漆的制备
蓖麻油的除水: 将蓖麻油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升温至95 ~ 100 ℃,开启抽真空装置,除水1 h,关掉抽真空装置,冷却至40 ~ 50 ℃,出料装罐待用。
将环氧树脂加入到容器中,添加除水的蓖麻油、硅烷偶联剂、二甲苯等,高速搅拌30 min,混合均匀出料待用,标记为A 组分。
按照一定质量比称取A 组分与环氧固化剂B 组分混合均匀,涂刷在干燥的混凝土和马口铁( 测试底漆的耐介质性时用) 上,室温固化; 待底漆干燥后,按照一定质量比称取A、B 组分,添加中砂搅拌均匀,找平混凝土基材表面,干燥后喷涂聚脲涂料,养护7 d 后测试基本相关性能。
1. 3 性能测试
试验混凝土试块,表面无浮浆和油污,抗压强度> 40 MPa,经过底漆处理后喷涂聚脲( 2 ± 0. 2) mm,在室温条件下放置5 d 后,用合适的胶粘剂粘结金属拉拔接头,7d 后进行拉拔测试。
马口铁上的附着力测定参照GB /T 1720—1979( 1989) ; 混凝土上的附着力测定参照ASTM D4541;柔韧性测定参照GB /T 1731—1993; 耐冲击性测定参照GB /T 1732—1993; 耐碱性测试参照GB /T 9274—1988; 聚脲涂料的喷涂参照GB /T 23446—2009; 耐剥离性的测试参照GB /T 2792—1998; 表干时间、实干时间参照GB /T 1728—1979( 1989) ; 黏度测试参照美国ASTM D2196《用旋转黏度计( Brookfield) 测定非牛顿材料的流变性》。
2 结果与讨论
2. 1 环氧树脂种类的选择
环氧树脂中含有的羟基及醚键,对基材具有优异的附着力; 同时,环氧树脂分子链上的羟基与基材产生的氢键提升了附着力; 如果参与漆膜固化,形成网状的三维结构具有优异的耐化学介质性能; 此外,树脂主链上的醚键有利于分子旋转,故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目前常见的环氧树脂是E20、E44、E51 3 种,采用二甲苯稀释至合适的黏度,按照底漆组分A、B 的质量比为2. 5∶ 1施工,室温自干( 以下同) ,其主要性能测试数据见表2。
表2 环氧树脂种类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表2 的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的环氧值升高,柔韧性变差,在混凝土基材上的附着力先上升后下降,主要是因为环氧值越多,形成了高交联密度的三维网状结构,导致应力过于集中; 环氧树脂的芳环结构赋予漆膜较高的强度。考虑E20 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需要添加大量二甲苯作为溶剂,不利于环保; E51 相对分子质量太小固化成膜后硬、脆; E44 性能适中,因此,选择E44 作为底漆的主体树脂。
2. 2 增韧剂的选择
环氧树脂在固化剂存在下,获得的固化产物是具有较高交联密度的三维网状结构体,具体表现为刚性有余,脆性十足,在外力的冲击下会因形变及应力而开裂,柔韧性不足还会影响附着力。聚脲是一种弹性涂料,要求底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因此有必要添加合适的增韧剂进行改性,改善漆膜的柔韧性。
考虑到聚脲涂层的特殊性,充当增韧剂的物质含有可与—NCO反应的基团最适宜。蓖麻油含有—OH 和—COOH可以提高附着力,且是长链碳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故采用除水蓖麻油作为环氧树脂的增韧剂[5-6],本研究主要考查了除水蓖麻油不同添加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实验数据见表3。
表3 结果表明,添加除水蓖麻油,改善了漆膜的柔韧性; 蓖麻油中的羟基对碱稳定,所以漆膜耐碱性较好。随着蓖麻油的用量从0 提高10%,附着力上升,剥离强度增大,主要原因是蓖麻油中的部分羟基与基材产生强氢键提高了附着力,同时部分—OH与聚脲层中残余的—NCO反应,起到桥接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附着力。
当除水蓖麻油用量达到15%时,附着力下降,剥离强度变差,是由于除水蓖麻油过多,与主树脂相容性变差,降低了内聚强度; 且聚脲的—NCO大部分是参与聚脲反应,残留—NCO含量有限不足以反应掉多余的—OH,其桥接机理如图1 所示。综合考虑漆膜性能,除水蓖麻油添加量为5% ~10%较适宜。
蓖麻油桥接机理
2. 3 偶联剂的选择
硅烷偶联剂作为增粘剂的作用原理在于它有2 种基团; 一种基团可以和被粘的骨架材料结合; 另一种基团则可以与高分子材料或粘接剂结合,从而在粘接界面形成较强的化学键,大大改善粘接强度[7]。考虑到环氧树脂在基材上表面张力过高,容易导致漆膜弊病,添加硅烷偶联剂可提高润湿性、降低表面能,提高界面层的粘合。兼顾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选择道康宁的DC6040 环氧基附着力促进剂,添加量为道康宁公司的推荐用量0. 5% ~1. 5%。
2. 4 不同固化剂配比的影响
研究了底漆A 组分与固化剂B 组分的质量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4 所示。
底漆A 与固化剂B 不同配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由表4 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固化剂用量的增加,环氧基与固化剂的氨基官能团反应机率增加,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使漆膜的附着力、柔韧性、硬度提高。固化剂用量过小,交联密度不够,导致漆膜的硬度、柔韧性变差; 当固化剂用量过大时,氨基残留多,形成的漆膜硬而脆、耐冲击性差。试验表明: A 组分与B 组分的质量比为2. 5∶ 1 ~ 3∶ 1时,所得漆膜的综合性能良好。
2. 5 施工间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根据广州秀珀在工程应用的实例反馈得知,聚脲底漆的施工时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施工间隙过短或过长,喷涂聚脲之后容易导致层间附着力不良,易剥离。主要是由于剥离力与聚脲涂层成180°,应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耐剥离性能不佳。因此,本研究以混凝土为基材,对底漆、中层漆与喷涂聚脲之间的施工时间间隔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见表5。
由表5 可以看出,第1 道底漆与砂浆找平层的时间间隔是关键,应在底漆干燥3 ~ 20 h 内刮涂砂浆层,喷涂聚脲的时间间隔为20 d 左右,涂层所获得剥离性能仍较为优异,克服了市场上的聚脲专用底漆必须在表干后24 h 内施工的局限。其原因是底漆中蓖麻油的羟基与基材及聚脲之间融合为一体,起到增韧的作用,改善了环氧底漆的应力过于集中的弊病; 且硅烷产生的羟基与基材产生了强附着力,其链端环氧基与固化剂反应,保证了合适的交联密度所致。
2. 6 产品的对比
将自制的底漆与市售产品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见表6。
涂料产品对比性测试
由表6 可以看出: 自制底漆附着力及适用期优于市售产品,但表干速度略慢。
3 结语
( 1) 采用蓖麻油改性的环氧底漆作为涂层体系底涂层,克服了聚脲涂料因快速成型而在基材上润湿不充分、附着力差的缺点,显著提高了聚脲涂层体系与基材的附着强度,同时底漆的耐碱性良好。
( 2) 蓖麻油首次引入环氧树脂底漆作为增韧剂用,在体系固化过程中与基材、聚脲涂层形成了桥接网络,增加了附着强度,进而提高了耐剥离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涂层的线性应力及其涂料成本。
( 3) 自制底漆的最优配方是: 环氧树脂E44 65%~ 75%,除水蓖麻油5% ~ 10%,偶联剂0. 5% ~1. 5%,二甲苯20% ~ 25%,A 组分与固化剂B 组分的质量比为2. 5∶ 1 ~ 3∶ 1。
文章发表于《涂料工业》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