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是分子链中含碳酸酯基(-[O-R-O-CO]-,形似CO3碳酸根)的一类聚合物材料。
聚碳酸酯分子式
PC的主要消费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汽车、板材。得益于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本土生产项目陆续投产,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间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
聚碳酸酯阳光房
01、聚碳酸酯结构分类与比较
根据酯基的结构不同,聚碳酸酯可分为以下三类:
(1)脂肪族聚碳酸酯:熔点低、溶解度大、亲水性强、热稳定性差;
(2)脂环族聚碳酸酯:相比脂肪族,熔点提升、溶解度下降、机械强度仍不足;
(3)芳香族聚碳酸酯:三类聚碳酸酯中综合性能最优异,其中双酚A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分型。
芳香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阻燃性、抗冲击韧性和不易水解等优良特性,可替代传统材料的使用,其中密度约为玻璃钢的70%,抗冲击强度约为玻璃的200倍。
三种聚碳酸酯性能对比,芳香族PC各项性能全面优异
02、我国聚碳酸酯行业概况
·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工艺研发起步较早,1959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对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但此后50余年以来并无应用本土技术的大型聚碳酸酯生产项目投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 2005年以来,大型跨国企业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国内聚碳酸酯供应完全集中于4家外资和合资工厂,分别为科思创、帝人、中石化三菱和菱优塑料。
· 2014年,采用自主开发技术的浙铁大风正式投产,拉开中国聚碳酸酯扩能潮。此后,烟台万华、利华益维远、海南华盛、平煤神马等大项目陆续签订,产能逐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聚碳酸酯进口依赖度逐步降低
03、聚碳酸酯生产工艺及原料
聚碳酸酯四种生产路线
目前中国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界面光气化缩聚法、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3种,各工艺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双酚A。根据工艺不同原料还有一氧化碳、液(ye)氯、苯酚、碳酸二甲酯(DMC)等产品。
聚碳酸酯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两部分,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65%-75%之间。聚碳酸酯属于石化行业下游产品,其中双酚A占原料成本70%以上。
(1)界面光气化缩聚法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此工艺路线技术成熟,产品质量高,适合大规模和连续生产,且产品纯净、易加工、分子量高(通常在60,000-70,000),能满足各种用途性能要求;
(2)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在聚合阶段脱离了光气应用,是一种间接光气法。此工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成本略低于界面光气化缩聚法,但产品分子量相对略低(通常在30,000-40,000);
(3)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与上述2种生产工艺路线相比,存在不使用剧毒原料、流程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生产环节甲醇和苯酚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并同时生产经济性较高的副产品,可降低生产成本。
04、我国聚碳酸酯产能
得益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在过去五年间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
2020年我国的PC产能为185万吨/年,全球占比31%。同时在建和拟建PC项目众多,未来三年内,国内产能将突破300万吨/年。
表:我国在建及拟建PC产能
目前,中国本土生产的聚碳酸酯产品品质和种类仍与海外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本土制造产品:聚合物分子量低、低粘度,以光盘级、水桶级和板材级为主短期内高端产品线难以实现进口替代。
海外进口产品:交易数量较大、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可满足各类下游企业加工需求。其中,以沙特SABIC产品线最为完全。
05、聚碳酸酯的应用
1. 电子电器领域
各种电子设备的外壳(如电脑、电视、手机、电动工具、吸尘器等)、电子连接器(如插头插座等)、开关、端子、电缆连接器。
2. 板材
建筑用板材(如用于装修的中空板和实心板、火车站顶棚、公交车候车亭、室内屋顶及隔断、农用温室等)
防弹玻璃(PC玻璃层压板用于学校、医院、图书馆、银行、监狱等安全窗口)、指示标志及显示板、门窗玻璃
3. 包装及日用品
可重复使用的的水瓶、餐具、桶装水、奶瓶等(电脑、手机、汽车、飞机、玩具等)开关薄膜、仪器显示器、家具
4. 汽车交通
照明系统(镜头、反射器、外壳、支架)、外部面板、车轮罩、保险杠、面板按钮
汽车的侧窗后窗与天窗(注意:不能用于挡风玻璃)、(客运列车、轻轨、船舶、飞机)窗户
5. 光学材料
照明灯外壳、(手机、眼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复印机)镜片、多面反射镜、棱镜等。
PC应用在光学材料的占比最高,达到消耗总量的30%以上。
6. 医用材料
注射器、手术刀把手、氧合器、医疗设备外壳、透析器、注射泵
总体上,聚碳酸酯的下游应用非常丰富多彩,在生活和工业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聚碳酸酯的身影。
来源: PC聚碳酸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