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上留有漆液向下流淌痕迹的现象叫做流挂。多出现于垂直面或棱角处。一般出现在垂直面的为垂幕状流挂,出现在棱角处的为泪痕状流挂。总之,出现流挂是因为厚度超过了涂膜抗流挂所能承受的极限。
所以,再好的漆,也能喷出流挂状态来,油漆工如果对涂料供应商不满意,整出来个流挂投诉你,那是太容易啦。这个不是靠技术而是要靠钞票解决的事,此处就不讨论啦!
如果客户老是投诉流挂,不管什么原因,流挂就好比配图中美女脸上的泪痕,你不帮着擦擦也太说不过去啦。
那么,作为涂料配方设计师,如何才能减少乃至避免流挂投诉呢?
有哥们说啦,流挂不是有检测标准吗?《GB/T 9264-2012 色漆和清漆 抗流挂性的测定》,又有哪么多的抗流挂助剂,什么气相二氧化硅、聚酰胺蜡、聚乙烯蜡等等,俺就多加点,把那个抗流挂值做得高点不就万事大吉啦。
可是,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且不说这类助剂加多了会影响表面流平性等,还会导致油漆粘度过高,施工状态下VOC含量过高导致交税。
先不考虑施工因素,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油漆喷涂的抗流挂性呢?
1、固体份
油漆固体份(特别是体积固体份)越高,在同样杭流挂极限值下获得的干膜厚度自然也会越高。低固体份油漆,通过采用流变助剂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抗流挂极限,但这种油漆如果厚涂,漆膜干燥收缩形成的内应力大,后期就会有应力开裂的风险。因而,配方工程师应注意,所设计油漆所需的一道喷涂干膜厚度值要求越高,油漆的固体份也应相应提高。
2、溶剂挥发速度
这个溶剂,既包括原漆中存在的溶剂,也包括加入的稀释剂。溶剂挥发速度越快,漆雾从喷枪口移至被涂物面的过程中挥发的溶剂会越多,漆膜表干时间通常也越快,流挂形成也需要时间,在流挂形成前,漆液就可以更快地丧失流动性。从而有效避免流挂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挥发速度受环境温度和底材温度影响极大,还受到通风的影响。因而,我们在设计原油漆中的溶剂和稀释剂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有效的办法是根据季节变换调整油漆配方中的溶剂和稀释剂组成,以适应不同季节或环境温度下的施工。
但是,单靠一味通过提高溶剂挥发速度来避免流挂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过快会降低漆液流平性和润湿性,从而影响成膜质量,包括漆膜光泽、致密性等,最终降低漆膜的保护和装饰性能。
对于低粘度施工的油漆(施工时通常需加入较多量的稀释剂),稀释剂的稀释能力也很重要。如果更少的稀释剂加入量能够达到施工粘度状态,则更有利于控制流挂和减少VOC排放。
3、施工状态下油漆的流变性能
实际涂装过程中,不加稀释剂就喷涂施工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我们如果仅仅注意检测和控制原漆的抗流挂性还是不够的,应注意检测和控制施工状况下(即加入实际施工时同比例的稀释剂后)的抗流挂性,而且还要留有裕量(至少1.5倍)。
考虑到不同分散剂和流变助剂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优化选择不同的分散剂和流变助剂,来改善油漆的流变性能,从而也可以达到控制粘度、防沉和防流挂的目的。通过测试油漆的流变曲线可以对选择进行评价。
在静态或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越高,越有利于防沉和防流挂。随着剪切速度升高而粘度下降越快,则更有利于施工。这对于采用无空气喷涂施工的重防腐类油漆显得更为重要。
十头鸟认为,了解油漆的施工方法,对避免流挂投诉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法,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等较高粘度状态下施工的油漆(如重防腐类油漆):
尽量提高固体份,采用合适的流变助剂获得合理的流变曲线,测量出厂和施工状态下的抗流挂极限值并确保裕量。
对于采用空气喷涂、混气喷涂等低粘度状态下施工的油漆(如工程机械面漆等):
溶剂挥发速率的控制变得更为重要,宜尽量选择不明显提高油漆粘度的流变助剂。有时,油漆的遮盖力也会成为关键因素(因为油漆工喷涂走枪时常以达到完全遮盖为原则),高固低粘型油漆也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外观和防流挂。
关于施工对油漆流挂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施工防止或消除流挂,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