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抗疫随笔之二十二:我国石化行业全球供应链受到哪些影响?(1)
抗疫随笔之二十三:如果中美石化行业贸易中断会有什么影响?(2)
六、对标全球化工价值链下的中国化工价值链
(一)化工产业是全球创新价值链,中国化工产业在这一价值链中地位重要
据麦肯锡《变革中的全球化:贸易与价值链的未来景图》报告显示,全球价值链反映了与各个业务环节的千万项决策,包括那里采购、销售。这些决策决定了全球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向和流量。按照要素投入、贸易强度和国家参与度可以将行业价值链分为六大类,化工行业属于排在第一位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第一个产业。在这一产业群体中,产量仅占全球的13%,但贸易量却占全球的35%,他们需要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步骤,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技能,研发和无形资产投入高,只有少数发达经济体参与此链,中国的影响正在加大。
对比中国的一些可比数据,一是化工行业的劳动密集度(劳动报酬/总附加值)为43%,是这一组中最低的,我国应该是最低的一端;二是知识密集度(高技能劳动力)为33%,属于平均数,我国应该不会高过这一数据;三是区域贸易(总出口/总产出)49%,属于平均水平,我国远低于这一数据;四是贸易强度(总出口/总产出)29%,低于平均数,我国在百分十几的水平(如果加上石油贸易,又会高于平均水平),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五是国家和地区参与度(代表75%出口总额国家/地区数量)14%,高于平均数,我国应在此之列;六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份额为25%,低于平均值,我国对此数据的贡献应该是比较大;七是总产出为5.5万亿美元,中国的贡献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已从2000年的9%,增长到2017年的32%的水平;八是总的就业人口为1900万人,我国规上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在580万人。(详见下图)
(二)在近年全球价值链转变过程中,中国化工产业价值链的对比变化明显
1、2007年后,几乎所有生产全球价值链的贸易强度都有所下降。全球化工产业的贸易强度由2000年到2007年增长7.8%后,从2007年到2017年却下降了5.5%。我国化工行业基本属于增长态势,但增速也在放缓。
2、服务贸易在整体贸易附加值占比将会超过一半。增长的主要部分一是商品贸易中增加的服务约4.3%;输送给境外子公司的无形资产0.8%;跨境免费数字服务3.2%;根据服务贸易附加值进行调整后的价值增加13.4%;商品贸易附加值增加13.0%。
3、在某些价值链中,劳动成本套利型贸易逐渐减少。化工已经不属于劳动成本套利行业:一方面决策者选择生产所在地,更看重的是自然资源、消费市场以及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未来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会加剧这一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
4、价值创造正在向上下游移动:向上研发和设计,向下分销、营销和售后服务,真正的商品活动产生的价值占比在降低。在制药、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总会表现明显,会出现一批“虚拟制造”企业,将生产制造外包给代工厂,自己则集中精力研发产品。
5、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增强,全球化属性减弱。随着运输和沟通成本的下降,加之全球价值链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扩张,长距离海洋贸易俞发普遍,亚洲区域间化工贸易将会增强,而中国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强度有所减弱。
(三)对未来全球价值链转变过程中,中国化工产业价值链变化的预测
1、在中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引领下,发展中国家可能占据超过半数的全球消费。
2、在全球各价值链中,中国产出份额占比还会增加,化工也不例外。
3、新技术将让全球流动产生分化。其中,数据平台、物流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所有类型的流动,自动化和增材制造相反会降低流动。中国及中国的化工产业将是受益方。
七、后疫情时代,中国化工如何进行价值链补链和重塑
在不考虑资金流、产业布局、能源消耗等因素,单纯从市场供需、物流阻断、部分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调整企业回流、等角度,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化工产业(不包括能源进口)应该在价值链的补链和重塑等方面多加考虑,从而改变我国石化产品低端、传统、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生产成本较高、盈利空间逐年降低等常态化现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对大量的进口化工产品价值链进行补链
1、梳理进口化工产品的种类和依存度等关键指标数,分类补链。有关部门要对我国2000多个税号项下的化工进口产品进行梳理,得出对这些产品进口数量、进口国家地区、进口单一国家地区、区域性、依赖度,以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稀缺程度、完成能力、安全系数等数据,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定,分策施计。
2、鼓励采购来源多样化。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减少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性,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例如,通过建立区域化供应链基地布局来减少对单个地区的依赖。加大亚洲地区的采购力度,减少北美和欧洲地区的采购力度;通过建立多元化供应商网络来提高供应短缺风险抵御能力。
3、在外资引用方面,要重点引进短板产品企业落户。
4、走出去,到资源型国家建设生产线,从源头满足国内供应。
5、降低同质类产品的国外采购力度。
6、通过其他贸易形式引进产品,降低直接贸易风险。
7、对于那些对单一国家依赖度高、产业链位置重要、影响我国产业安全、属于我国资源受限、技术开发受限等产品,国家要下大力气专门攻关。
(二)对出口化工价值链进行固链和重构
1、梳理出口化工产品的种类和依存度
有关部门要对我国2000多个税号项下的化工出口产品进行梳理,得出对这些产品出口数量、出口国家地区、区域性、依赖度,以及这些产品对进口国家的稀缺程度、完成能力等数据,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定。对于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两头在外的产品要逐渐降低出口数量;对进口单一国家依赖度高、产业链位置重要、影响产业安全以及严重依靠我国稀缺资源生产的等产品,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贸易谈判中获得筹码。
2、在世界化工产业链再造过程中抢占市场
要把握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的“天时”,国内产业体系齐全的“地利”,各国都希望中国经济尽快恢复的“人和”,逆势而上,有所作为。在全球疫情蔓延,结束不确定时期,世界各国对防护用品、消杀产品、医药新产品是我们的新需求、新变化,必须主动创新、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3、走出去,到市场需求型国家建设生产线,从而降低国内产能过剩竞争。
4、在货物贸易过程中,增加技术服务含量,完成从卖产品到卖服务重构。
5、鼓励出口来源多样化,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减少对单一需求源的依赖性,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三)对国内下游需求市场进行拓展和重构
只有加快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才能缓解出口国际市场的压力。因此要主动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
1、紧盯近期能够复苏的产业,做好供应
例如,物流业的反弹将促进成品油和包装材料如瓦楞纸箱、胶带纸、标签纸的消费,后者将向上惠及造纸化学品、聚丙烯、压敏胶的市场。基建和房地产业的复苏将带动钢材、水泥、玻璃、涂料、塑料等建材市场复苏,间接带动相关化工产品(混凝土外加剂、PP-R、PVC、涂料、电线和家具家电等)市场的正向拉动。餐饮业复苏带来食品原料包括各类添加剂以及餐盒和塑料袋的市场机会。
2、通过与下游行业对接,定向拓展新的增长点
例如,石油化工行业正在与机械行业在重大装备和汽车配套方面合作;与轻工行业在新型消杀产品、个人保健产品、可降解可循环塑料方面合作;与纺织行业在医疗防护用品、新型纺织原料方面合作;与煤炭行业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现代煤化工方面合作;与建材行业在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料方面合作;与有色行业在副产硫酸利用方面合作。
3、在新基建中提供新需求
新一轮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将会形成可观的生产资料需求。抓住这一机遇,将会对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电子化学品、橡胶制品等形成巨大的拉动力量,形成实实在在的新需求。
4、为新兴产业中提供新材料
疫情期间得到加速发展的七大行业,包括医疗卫生、AI和大数据、机器人、线上产业、通信行业、无人化服务、智慧城市等。这些产业既与信息基建有关联,也有传统产业的再发展,共同构成了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都不程度地需要全新的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磁性材料、记录材料、特种胶、涂层材料等。
5、为疫情过后形成的新的生活习惯提供新产品
例如,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将更加保持警惕,认识到自身免疫能力的重要性,为养生保健产品、个人防护和美容产品提供了机会,而这些产品多数来自化工原料和日化产品,如各种人用维生素、食用级微量元素、盐类和多数日化原料。
(四)提升我国化工制造业的本质竞争能力,用数字化和新型服务巩固我国化工国际贸易价值链
1、加快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是推动我国石化行业、石化供应链向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锻造高韧度石化供应链的前提。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能源成了加强能源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着力点。疫情过后,我国应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强能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提升石化行业智能化基础能力,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自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并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相应人才的培养和行业供给侧改革。
2、加强科技创新
不断加强科技攻关,推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研发合作与协同,优化自身结构升级。
3、通过价值链一体化整合,剥离或外包非核心运营来提升价值链竞争力
通过在全球绿地投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环节,强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定位。考虑剥离或外包非核心生产、物流或其他运营环节来聚焦资源和精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4、打造国家级绿色通道、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
5、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政策,稳外贸稳外资
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政府短期内有必要采取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乃至行政化的手段。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降低市场的人为干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地政府出台疫情后相关支持政策。
6、通过供应链柔性塑造、成本管控和数字化,提升供应链效率
通过增强采购灵活性、制造灵活性和物流灵活性提高供应链应对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通过产品标准化、流程优化和其他成本优化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如需了解《中国石油和化工大宗产品年度报告》详情及其他产品专题报告,请联系买化塑研究院,方法如下:
邮件联系:guona01@hc360.com 留言
微信公众号搜索“买化塑产研中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