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发展到今天,可以确定仍有很多不确定性。除了世界层面的不确定性,中国对化工产品报复性的需求,还很难看到。我国化工需求如何变被动到主动?
1、确定的不确定性
目前世界的局势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三个不确定性是确定的:
一是全球秩序发展方向是不确定的。尽管很多世界政客热谈世界因疫情变局,但不能肯定地说,病毒疫情就会带来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是世界疫情什么时候得以控制是不确定的。目前,各国在疫苗、特效药的开发方面竞争十分激烈。究竟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疫情什么时候能得到控制?欧美国家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会不会进一步蔓延到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确定。
三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强度是不确定的。是否会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全球经济“停摆”多长时间?产生多大影响?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化工品难见报复性需求
中国对化工产品报复性需求还很难看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曾在近期的一次讲话中认为,从石油和化工行业当前复工复产的形势分析,强烈感受到了市场需求不足的沉重压力。
一是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更加理性。目前中国消费市场除了个人防护用品和医疗药品需求激增外,对其余消费品特别是高端消费品、奢侈消费品的需求都更加理性。此前有人预测的报复性消费至今还未出现。
二是市场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除春耕的农资需求外,其余生产资料需求都呈现减缓或推迟的态势。以汽车为例,2019年中国乘用车终端消费2103万辆,降幅为3.2%,延续了2018年负增长的态势。今年汽车消费更是出现了大幅下降。有人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滑30%。汽车销量下降,石油化工为之配套的轮胎、涂料、结构件、密封件的需求都会大量减少。
三是进出口需求也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今年行业内外贸企业纷纷反映,不少进出口订单减少、推迟甚至取消,进出口形势将会出现更加严峻的局面。
3、化工需求如何变被动到主动
综合全球和国内各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石化企业复工复产最现实、最根本、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市场需求的矛盾。当前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需求不足的困难,最大的痛苦就是需求不足的痛苦。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是当前复工复产、振兴经济的当务之急。
(1)紧盯近期能够复苏的产业,做好供应。例如,物流业的反弹将促进成品油和包装材料如瓦楞纸箱、胶带纸、标签纸的消费,后者将向上惠及造纸化学品、聚丙烯、压敏胶的市场。基建和房地产业的复苏将带动钢材、水泥、玻璃、涂料、塑料等建材市场复苏,间接带动相关化工产品(混凝土外加剂、PP\-R、PVC、涂料、电线和家具家电等)市场的正向拉动。餐饮业复苏带来食品原料包括各类添加剂以及餐盒和塑料袋的市场机会。
(2)通过与下游行业对接,定向拓展新的增长点。例如,石油化工行业正在与机械行业在重大装备和汽车配套方面合作;与轻工行业在新型消杀产品、个人保健产品、可降解可循环塑料方面合作;与纺织行业在医疗防护用品、新型纺织原料方面合作;与煤炭行业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现代煤化工方面合作;与建材行业在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料方面合作;与有色行业在副产硫酸利用方面合作。
(3)在新基建中提供新需求。新一轮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将会形成可观的生产资料需求。抓住这一机遇,将会对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电子化学品、橡胶制品等形成巨大的拉动力量,形成实实在在的新需求。
(4)为新兴产业中提供新材料。中化信咨询研究团队认为:疫情期间得到加速发展的七大行业,包括医疗卫生、AI和大数据、机器人、线上产业、通信行业、无人化服务、智慧城市等。这些产业既与信息基建有关联,也有传统产业的再发展,共同构成了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都不程度地需要全新的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磁性材料、记录材料、特种胶、涂层材料等。
(5)为疫情过后形成的新的生活习惯提供新产品。例如,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将更加保持警惕,认识到自身免疫能力的重要性,为养生保健产品、个人防护和美容产品提供了机会,而这些产品多数来自化工原料和日化产品,如各种人用维生素、食用级微量元素、盐类和多数日化原料。
(6)在世界化工产业链再造过程中抢占市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最大的化工市场。中国化工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有人预计这个数字2030年会达到50%。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的“天时”,国内产业体系齐全的“地利”,各国都希望中国经济尽快恢复的“人和”,逆势而上,有所作为。在全球疫情蔓延,结束不确定时期,世界各国对防护用品、消杀产品、医药新产品是我们的新需求、新变化,必须主动创新、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如需了解《中国石油和化工大宗产品年度报告》详情及其他产品专题报告,请联系买化塑研究院,方法如下:
邮件联系:guona01@hc360.com 留言
微信公众号搜索“买化塑产研中心”留言